在玻璃行業中,有個常見的現象,企業與企業之間互相貼牌,其貼牌范圍幾乎都是中小品牌。中小企業代工其他玻璃品牌,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銷售路徑。無論是對于大企業來說,還是中小企業來說,玻璃品牌的貼牌行為都不是一件好事,玻璃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,直接影響玻璃市場的良性發展。
在中國,廣泛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玻璃山寨企業,他們僅僅租一個幾十平方的小作坊,他們的資金有限,制造技術有限,產品質量明顯受限于自身實力,可是他們根本不想加大投資來擴展生產規模,從而另辟“旁道”,直接尋找行業里的一些產能過剩的玻璃企業進行低價采購,然后就此產出“貼牌玻璃”。
貼牌玻璃,之所以壓抑不止,很大一個原因是貼牌玻璃后藏著暴利。因為從低價購買的實木門,到貼上知名品牌的標簽后高價賣出,其中的利潤空間十分巨大。
可是其實山寨企業一味靠貼牌生產,產品質量直接是限制這些企業發展的第一大難關,品牌知名度不夠,產品質量跟不上,在玻璃市場上根本是可以短時間淘汰,不能長久發展。現在政策的發展,“供給側改革”導致玻璃品牌在激烈競爭,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時代,對于不堪一擊的貼牌山寨企業來說,先不論未來發展,就單單生存也是一個大問題。玻璃企業在這個經濟趨勢中,要做的是正確的調整企業發展策略,制定目標及可行的企業發展規劃,抓住時代機遇,要知道做大做強正當時候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